12月6日的复旦大学校园由于气温骤降,显得异常冷清。但一位神秘女同学却异常热心,一直和《大学周刊》保持联络。这位我们把她叫为“馨馨”的女学生告诉《大学周刊》,她与张亮至少已经认识了一年多,对张亮的情况,特别是这次虐猫事件的前后比较了解。但是馨馨拒绝了提供她的真实姓名。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请到了著名的心理学专家肖老师作客腾讯校园直播间,今天的主题是针对复旦研究生虐杀小猫的问题,希望能通过这次访谈,帮张亮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
「主持人」 复旦大学研究生虐杀30只小猫的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非常强烈的反响,大部分的读者仅仅因为张亮因为压力大而虐杀小动物的事情而感到非常气愤,在网上我看到了一片谴责之声。大学周刊的特派记者在复旦大学获得了一些独家的消息,分别采访了张亮的同学,他眼中的张亮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人,他说到了张亮生活上私密的事情,他和别人谈话的时候,即便是再好的同学,也要隔着一个门缝,两个人交流,他在大学的时候留过一次级,这次留级不是因为他的学习成绩不好,而是张亮同学在家里复习,考试的时候没有人通知他,他错过了这次考试,所以才迫使留级。从这件事上,您觉得,张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我当然是说笑。我们反对虐待猫与其说是保护动物,其实不如说是保护我们人类,保护我们健康的心理,约束我们的行为,激发善的因子,我们其实反对的是这种可能导致虐待我们人类自己的心理动机。
「肖峰」 从性格上来讲,他是人格很不健康的人。具体原因,直接体现在他的人际关系上,有严重的心理障碍,或者是对他人的一种封闭敌意。刚才你举的两个例子,他跟别人谈话,还要隔着门缝跟人讲,首先说明他对社会规则方面有所欠缺。还有一方面,他跟人有一种距离感。第二,他的人际关系糟糕到人家都不通过他。他可以找老师把这个事情说明,看来他是很不善于和人沟通的一个人,他的心理方面肯定是有问题的。
「主持人」 我刚才看到很多网友在访谈开始之前,就已经在聊天室里,私下里已经在聊了,他们觉得,他的心理可能会有问题,但是具体是哪方面的问题,这个您能帮我们讲一下吗?
目前是复旦校方直接插手和相关当事人联系了。据未经证实的消息,在12月7日晚些时候,复旦校方已经联系相关人士进行沟通。
「肖峰」 他是人际的情感的缺失,比如我们正常人可能感觉到相互的关心、悦纳、支持,现在来看,张亮他是非常缺失的,他体现不到人迹交往的乐趣和价值,他的人际表现是比较孤僻的。在现实生活中,人是一个集群的动物,人的很多心理需求,必须得通过和人的交往才能满足,自我实现、爱、尊重,而他这方面得不到满足,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很多的心理压力和矛盾。他没有朋友疏解,所以他就会采取一种错误的方式宣泄出来,或者是把他的不满,通过攻击小动物获得一种释放。
「主持人」 今天我在网上看到他父亲接受访谈的一篇文章,其实他本身的家庭环境非常好。他的外公是干部,他的父亲是高级知识分子,是很有名的大医院的高级医师,从他生活的环境来说,是一个非常优越的环境。他是怎么会产生这样的心理缺失呢?
我非常担心,版友会从我对白猫的伤害,推断到我以前也是如此伤害所有小猫;也正是因此,我才会对白猫的伤害加以隐瞒。但也是通过这件事情曝光后,部分网友看似尖刻却是正确的指责,我才会静下心来反省自己,是所有人的观念错了,还是我的观念错了?
「肖峰」 我想人的心理问题绝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必然要跟它的家庭背景直接相关。你刚才所说的家庭背景,好象很不错,这只是一个印记。我觉得,人的性格,其实跟硬件没有什么关系,往往跟他的软件高度相关联,当然我只能根据他的情况反推一下,我想他的家庭教育可能会有问题。比如只重学习,没有重视人的综合的道德品格,情感的培养。这很有可能。比如说知识分子,可能只重视功成名就,这是一种可能。还有一种可能是家庭本身,就没有进行充分的情感交流和沟通。没有给它一种榜样的示范作用和感染作用。它可能生长的就是一种情感冷漠。缺乏这种正常的情感的家庭之中,这个有可能,还有可能是一种溺爱的家庭。比如说无限的关怀,使得这个人只想自我满足,不会去考虑他人,满足他人。一旦他脱离了家庭,到了外界,他肯定感到不适应。